• <td id="rpo8n"><ruby id="rpo8n"></ruby></td>
    <p id="rpo8n"><strong id="rpo8n"><xmp id="rpo8n"></xmp></strong></p>
      <track id="rpo8n"></track>
          1. <track id="rpo8n"></track>
            掃描關注網站建設微信公眾賬號

            掃一掃微信二維碼

            中國互聯網20年:親歷互聯網的繁榮與泡沫

            作者:柳州指尖互動專家?2014-04-22?新聞資訊

              沒想到在中國互聯網20年的歷史中,自己竟然經歷了16年。

              互聯網20年,恰是自己走出校門20年。就在前幾日,20年未曾謀面的湖南老同學來京旅游,廿年未見,其已經是醫藥連鎖店的大老板。老友相見感嘆歲月匆匆,各道自己昔日時光。

              “許多同學現在見了都不知道說什么?”老同學講,大家現在好多都干的是不同行業,共同話題不多。

              想想也是,當年我們都學的是機械制造,畢業后都分配在軍工企業。不過幾年后,隨著社會的變動,開始在不同的行業探索尋路,誕生好些老板,如搞磨具的,弄旅游的,搞眼鏡的,還有的繼續堅持在軍工戰線。

              行路回頭當自醒。談及各同學故事,想到自己,這些年一路走來則與互聯網相瓜葛,恰好新浪搞了這個互聯網20年征文,因此借機回顧一下自己的一些觸網經歷,窺得當年上網的種種茫然樂事。印象最深的有三個過程分別是:偶撞互聯網、謀職網絡公司、親歷網絡泡沫。

              偶撞互聯網

              想想當年接觸互聯網真是有些好玩,純屬偶然撞上。

              記得大概是1998年夏,當時自己在廣東珠海打工,做的是辦公家具推銷員。廣東的氣候大家知道,悶熱悶熱,而且濕度很大,尤其是海濱城市珠海。

              對于銷售人員來講,最好的休息處就是商場,游蕩自由、空調涼爽。記得那次自己在外面跑累了,中午吃了點飯到珠海商廈乘涼休息,忽然發現在一堆人在一兩排電腦前不知忙些什么。

              那年,電腦對我輩來說都是個新鮮事。所在的家具公司有一臺設計用的電腦,但是不給其他人動,我們搞銷售的只能看看。

              上網更是不懂,說網盲是沒有問題。在學校時,我們的專業是機械制造。電腦方面學的是微機、BASIC語言,當時感覺極端無趣,也沒弄明白,就記得好象寫Input啥的。

              因此,當時看到電腦時很好奇,也對許多帥哥、靚女(廣東人對姑娘的專稱)在電腦前做的事感覺很奇怪,有人在看網頁,有人在聊天,當時對他們做的啥事不清楚,只是看到他們要么做認真思考狀,要么高興的眉飛色舞。

              而自己當時就是好奇,但搞不明白別人在弄啥??磁赃叺膾斓募t條幅原來是中國電信推廣上網業務,珠海商廈這是一個體驗區,讓大家了解一下。

              因為以前沒學過,也不懂,但就是好奇,反正中午沒事干,于是我就隨著大家站在上網人的后面看看別人弄些啥。

              就這樣,此后在珠海商廈休息時,我再也沒瞎逛,就在那看別人上網玩。就這樣看了不知多少次,有一次來了機會,人不多,有個電腦空著,于是我壯著膽子,拿著鼠標趴在鍵盤上開始初次上網。

              記得當時上網的瀏覽器不知是網景的還是微軟IE,反正上面是全是英文,印象最深的瀏覽器上到的HOME、BACK選項。

              由于不懂,就在上網用鼠標亂點,搞不清了,就點HOME,要么就是BACK,學得那點半吊子英語沒想到當時用上了。

              要看別的網頁,也不懂域名,不會輸入,就是經常在瀏覽器輸入框邊上點一下,看看別人輸入過的網址,點點看個稀奇。

              這種上網舉動試過幾次后,也學別人玩了網絡聊天。那時流行各種聊天室?,F在能想起的好象是叫碧海銀沙啥的。

              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聊天的經歷,當時可能還不習慣打中文,也可能是害羞,有恐慌感覺,于是用上自己那點半吊子英文。記得給自己按我的姓(羅)取了個諧音名“lo”,當時也沒當真,也不明白網名啥的,全當個臨時代號。

              記得當時自己用英文與人聊天,有人問我是哪里的?我看自己打的是英文,就胡說I am an American。

              呵呵,這下熱鬧了!我就看與我一起聊天的那人在聊天室中打字喊:“這有一個美國人,誰英文好,跟他聊聊,我英文不行?!?

              我一看到聊天室的人都盯到我這了,對著電腦“呵呵”直樂?!昂猛?!”,這就是我第一次網上聊天的感受。而那次當許多人打出噼里啪啦英語的時候,我就給嚇跑了,趕緊關了聊天室。

              在中國電信的這個上網體驗區,還記得一件事是自己當年還耍過一次小聰明。因為是免費,因此經常上網的人較多,為了更多人能上網體驗。當時管理員給裝了一個上網管理軟件,規定每人只能上網20分鐘,到了時間,屏幕自動鎖住。

              由于我經常去,所以時常能找到機會上網,但20分鐘一會就到了,總是不過癮。后來讓我發現一個秘密,也就是大家說的程序中的BUG,可以穿過縮屏程序,繼續上網玩。

              記得好象是一個輸入法的還是一個什么像輸入法的圖標,時不時在鎖屏后出現在鎖屏下方,有時是左下腳,有時是右下腳,反正不太起眼。

              電腦鎖屏,不能上網,這對我這種剛剛接觸互聯網正好奇的人來講是一個極大的遺憾。因此時不時雖然不能上網了,但有時還賴在電腦時不走,還拿著鼠標亂點,而屏幕鎖定后,可以點的地方也不多,因此就在那個像輸入法的標志上東點一下西點一下,說是可能像輸入法的原因是當時確實是這個小長條中又分成四五個小格,而不曾想點其中一個小格竟然順利沖破鎖屏程序,可以正常上網了。

              “哈!”當時我興奮、激動、慌亂的心情時在是無法言表,于是在這種激動、忐忑中經??梢员葎e人更上時間上網娛樂。

              而好景不長,我的這個小聰明最后被管理員發現。他可能早就發現我上網的時間總比別人長,他是一個與我年齡相差不大的小伙子。有一次他看我還在玩,就嚴肅地對我說,我們知道這個軟件有漏洞,但還是希望你能自覺,給其人提供一些體驗的機會。

              得,就這樣我被抓了個現形,感覺實在不好意思。而這也終結了我的上網小聰明伎倆,讓我自覺起來。

              謀職網絡公司

              珠海商廈的經歷,讓我對互聯網產生了興趣。

              1999年,我所在的家具公司生意不好,我開始考慮換工作,后發現一家網絡公司招聘銷售經理,想著有更多機會上網。我于是投了一份簡歷,想嘗試一下。

              這家公司說是網絡公司,其實主要業務是幫別的公司注冊域名、建網站等工作。此前我銷售的是辦公家具,記得老板當時不放心,問我熟不熟悉上網。

              由于有了珠海商廈的經歷,于是我說知道。老板還是不放心,但看我有銷售經歷,于是提出試用一個星期,不給工資,看看我上網水平如何,如果可以就錄用我,想著有電腦可以滿足上網的興趣,我一口答應。

              隨后一個星期,我經常趴在電腦上噼里啪啦耍起珠海商廈學到的“本領”,老板時不時在我身后看看我的上網的情況,發現還行,于是我就成了網絡公司的銷售經理,實現了興趣與謀生的結合。

              建網站在當年還是一個比較新的事務,印象比較深的是工作中經常在外面聽到有人將域名的“域(Yu)”字讀“或”。

              就在這個公司,筆者申請了一個六位數的QQ號碼,沒想到騰訊如今做起來了,這號碼也變得珍貴起來,看到有人對如此短的號充滿羨慕的表情,虛榮心瞬間得到滿足,呵呵。不過就是這號,其間被人“偷”了四五次,好在最后都“拿”了回來。

              而筆者還遇到一位更牛的朋友,其用的是五位數的號,看來更值錢,上網歷史更悠久。

              在這家公司,我當時做的是銷售,有專門的同事負責設計。在此公司的學習,讓我對互聯網了解的更深一步。那時開始流行建個人網站,而我也是邊工作邊學習,當時經常跑珠海圖書館借書看,也就在那時初步了解了Html語言,Dreamweaver、FrontPage等網頁制作工具。

              印象中,當時好像做個人網站比較出名的兩個人一個是carboy,一個是高春輝,其中carboy給網友編的做建網站教程比較流行,我也曾學習過。

              就是在這家網絡公司我也第一次建了一個自己的個人網站,好象流行掛在哪家大門戶網站上,當年好多網站都提供個人主頁服務,而筆者以為這其實也就是現在博客、專欄甚至自媒體最早的起源。

              而在這家公司另一個最深的印象是學會了五筆打字。此前一年,我寫過一本長篇小說,有20字左右,當時沒有電腦,全是手寫的,厚厚一疊,修改、攜帶都不方便,當時就考慮能不能就借用公司的電腦將小說弄到上,也為自己的個人網站提供一些素材。

              但20萬字如何輸入進去?這是一個問題,找別人打字吧,當時的經濟情況是舍不得。于是下決心自己錄入電腦,而錄入聽說同事說拼音打字慢,得五筆,于是找了張帶鍵盤圖片的王碼五筆口訣。

              “王旁青頭戔(兼)五一 ,土士二干十寸雨....。?!泵刻焐舷掳嗤局?、公交車上、反復背,真如念經一般。而在單位中午休息或是晚上下班時就在WORD中輸入,就這樣一邊背,一邊練,20字的小說讓我輸入電腦,而五筆字型也學會了。

              現在技不如前,則是五筆、拼音混打,想想當年,真是年輕,現在真是下不了這個狠心了。

              親歷網絡泡沫

              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此時中國互聯網熱度逐漸升溫,而與珠海相望的深圳互聯網熱度顯然更高。

              澳門回歸后,我感覺在珠海也待的也沒啥發展了,看到深圳互聯網如此熱鬧,我琢磨能不能在去深圳闖一闖。

              記得當時給自己設計的定位是“網絡編輯”,當時感覺這工作不錯!又能天天上網,又能滿足自己的文字熱情。

              年輕無牽掛,所以行動迅速,于是2000初我拎包就沖向了深圳。

              那時的互聯網真是熱鬧,現在回看說是泡沫真不為過。深圳找工作的主要地點是羅湖區寶安北路的深圳人才大市場。

              深圳被認為是改革開放的窗口,也是中國許多年輕人尋夢的樂園,不知現在如何,記得自己在深圳幾年到人才大市場找工作時經??梢钥吹經坝康哪贻p人潮,每個人夾著個塑料袋,裝上幾疊簡歷尋夢。

              筆者其實一直喜歡這種感覺,在深圳也一直沒有什么失業的感覺,沒工作了無所謂,就當休息,想工作了揣著幾份簡歷就去人才大市場了,反正誰也認識誰,都是憑本事吃飯,行則從之,不行另選。用一個詞來形容:自由灑脫!不知現在的求職者在那是啥感覺?

              希望北京也能弄個這大市場,這其實挺好,求職與招聘,大家都目標明確,知道去哪。當然可能現在流行網絡招聘,但這好象與那么大規模的現場招聘感覺還是不一樣。

              回到正題,2000年初筆者在深圳人才大市場,感覺就是一個詞:興奮!

              各招聘攤位,許多都是互聯網公司,互聯網領域的各種職位都有。在當年雅虎這個互聯網神話的推動下,諸多互聯網創業都期望有招一日能成為另一個楊致遠,甚至取而代之。而我的定位就是找一份網絡編輯的工作,實現興趣與謀生的二次結合。

              很快我就在一家香港人投資的互聯網公司中謀得此職,當時這公司好象主要是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服務。而以我親身經歷可能也能側面反映網絡泡沫的一面。

              當年因為熟悉文字,又會做點網頁(現在看來是很業余的,不過當年大家都不熟悉,會一點就好象比別人多),因此技術部缺人,還在技術部摻合過,給公司做過網頁。后來去了內容部,算是主做內容。記得當時在內容看到老板將一厚本黃頁還是啥公司信息資料啥的讓打字的小姑娘輸入電腦,然后我們做內容的進行拆分。

              過了段時間,領導看著我表現不錯,給封了一個大TITLE,好象是“內容部副總裁”。呵呵,那時也才二十鋃鐺歲。當然現在也有許多年輕的互聯網精英,不過可能實力是真強,尤其是現在技術如此強大的背景下。而當時則有點亂,給我這名號挺嚇人,其實沒倆錢,后面馬上提。

              而就在那好象待了一兩個月,我就撤了。原因在于轉正時的工資問題。按說一起進去的有好多個同事中,我是少數留下轉正的,有的為轉正還使勁往領導跟前湊,結果也沒轉。而我成為少數幾個留下轉正的。不過當時試用期2000元,沒想到轉正后反而降成:1800。

              我心里這真是十分別扭,香港老板給出的解釋是:試用時不用交社保,而轉正后得交這個。

              但是我心里這坎還是過不去,感到十分別扭。于是在喧囂的互聯網浪潮中,我年輕的頭腦也四處膨脹,轉身就跑去了別的網絡公司。

              此后就是互聯網泡沫破裂,三大門戶“流血”上市等故事。我所在的公司早年以傳呼起家,后向互聯網轉型,但遭遇泡沫,也是傷痕累累,無奈舞動“裁員大棒”。

              印象中有一細節,一女同事信基督教,裁員當日拿數本《圣經》贈與離別同事,安慰大家,令人動容!

              不過在此公司工作期間,我對互聯網行業切人更深,也認識了許多朋友,如今京城許多互聯網精英都是當年的圈中網友。

              伴隨著當年互聯網泡沫的破裂,許多公司不見了,而我因為網絡文字基礎轉到深圳一家雜志社“操練”。2004年想著能有所突破,在廣州一家雜志社謀了個編輯主任的差事,但未得志,后在一位老哥的建議下,最終北上,介入京城財經媒體,專事互聯網等科技行業報道十年,打交道的還是互聯網。

              彈指間十數載已經成夢去,而今大家將關注的焦點放在了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方面。而這又會有哪些故事,可能需要親歷者慢慢體味。當然無論成敗,都是一種經歷、一種財富!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动漫_在线观看亚洲_AV中文字幕不卡三区_国语对白高潮呻吟无码